富明证券 以赛引才,如何为“千里马”定制创新赛道?
一场比赛,除奖金外,创新团队、企业还能收获什么?
在宝山区,答案可能是免费进驻的办公空间、创新应用场景、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以及人才安居落户优惠。
与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名校生扎堆、王牌实验室聚集不同,区级层面的大赛往往更“接地气”。“接地气”的背后,正是距离场景更近、距离应用更近。
不久前,2025第五届宝山“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875个科创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和多轮角逐,最终32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
相关负责人赛后“复盘”变化:选手学历普遍提升、参赛企业“吨位”增长。“大赛策划时目标明确、赛道清晰,选手口口相传下,大赛认可度自然不断提升。”宝山区人才工作局局长阳晖这样理解。
看场景、挖潜能,发掘“小荷尖尖”
以赛引才,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定位清晰。“我们不仅要找到通用型的基础研究人才,更希望寻觅能结合宝山特色场景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以往,大赛通常的做法是各创新团队上台路演。但这一回,宝山“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了创新做法——先看考场。
此次大赛,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结合区域特色明确了四大赛道——生物医药·大健康、邮轮·低碳·新材料、数字经济、机器人·未来智能。为帮助参赛企业深入了解宝山投资环境与产业配套,大赛同步匹配“创新搭档”,组织街镇推介,并安排部分企业参观产业载体。比如,淞南镇、顾村镇、罗店镇、友谊路街道4个协办单位结合各赛道特点,针对性开展资源对接。
以顾村镇为例,其以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推介其区位优势、资源配套、产业集聚,并重点介绍联东U谷机器人创新港等新建载体,为项目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一站式落地支持。
“不仅是项目比拼,更在赛事期间‘预定’未来的创新创业空间。”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入围总决赛的项目中,已有8个落地宝山,另有20余个项目团队表达了落地意向。
聚合力、破难点,解决“成长的烦恼”
此次大赛中,不乏一些在市场取得一定成绩的创新企业、团队。然而,激烈竞争下,他们或是遇上发展的堵点、难点,或是尚未形成独门绝技和“撒手锏”,未能在市场比拼中始终保持领先。
“针对这些企业,简单的奖金补贴、空间优惠,已经很难满足需求。”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类企业往往更看重的是创新生态。简言之,企业能否就近就便接到订单、开拓市场,为发展持续找到新增长点。
为此,聚焦主导产业领域技术攻关和场景赋能需求,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积极开展各类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资源共享、协同攻关,为参赛企业提供更多产业对接洽谈机会。比如,经过前期的了解和交流,目前厦门氢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疆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宝山。
不仅将服务视角聚焦于“比赛中”,宝山区人才工作局还将服务链延伸至往年参赛的创新团队以及扎根宝山区的创新企业。
“目前产品已通过上海医械院型检,并完成了注册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医疗器械证注册申报工作。我们期待后续能与华山北院、友谊社区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对接,为后续产品真实应用场景反馈和迭代测试做准备。”近日,扎根宝山区的上海近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发全球领先的无创血糖检测产品,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但走访调研中,企业人才提出新需求,希望能与相关医疗机构加深对接。
近观科技的需求并非个案。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至关重要。倘若能在这一环节加速突破,新药械上市就能领先竞争对手一个身位,并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为此,宝山区人才工作局联合区科委、区卫健委相关部门,突破以往形式,以“定制化”对接模式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之约”。
赛前找场景、赛中匹配“创新搭档”、赛后供给创新资源,在宝山区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以赛引才重在贯穿创新服务全链条。
这正与当下提倡的“招服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招揽企业并非一招了之,还要持续跟踪其后续发展情况,并在关键时刻“扶上马,送一程”。于企业如此,于人才亦如此。
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邦尼配资 烟火里藏 “江湖味”!杭州宋江菜市开业,它与《水浒传》宋江有关吗
- 下一篇:没有了